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考考你

相信你們已掌握書面語和口語的知識了,
那就接受挑戰吧!

小測試


廣州話口語與書面語詞彙對照:時間篇


廣州話口語與書面語詞彙對照:服飾篇

服飾篇

延伸閱讀

同學如果想知多一點點有關書面語和口語的,可以到圖書館借閱以下書本。



1. 普通話廣州話詞法對比詞典



作者: 饒秉才、周無忌、歐陽覺亞 
出版社: 商務(香港) 
出版日期:2012/01/05
















2.  廣州話‧普通話‧上海話6000常用詞對照手冊

作者:湯志祥
出版:中華書局
出版日期:25/08/2006



廣州話口語與書面語詞彙對照:飲食篇

在日常交往中,同學都習慣使用粵語 (又稱廣東話)。不過在書寫上,又以建立在北方方言基礎上的白話文(書面語)為規範。這種口頭與書面語的不一致,使得同學在寫作時,經常出現方言詞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必須多留心廣州話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,在執筆時作適當的轉換。

例子:
「我今日覺得去左海洋公園玩,真係好開心的!」
「他戴著面具,真的很搞笑!」
「我和媽媽到街巿生果。」


由見及此,馮老師製作了幾個Flash,讓同學認識多一點。
同學點擊一下,就能去到相關網站。

飲食篇

書面語的特色 (二)


3. 層次比較清楚

書面語層次比較清楚,試看以下的一道數學題:

已知正方形邊長為a,求側面積等於這個正方形面積,高等於這個正方形邊長的直圓柱體的體積。

這道題目的主幹是「求直圓柱體的體積」。而「側面積等於這個正方形面積」「高等於這個正方形邊長」是並列兩個小句,分別修飾中心語「直圓柱體的體積」。這個句式相當於數學列式A[( x+y)z],層次比較清楚。

4. 句子比較連貫

 書面語句子比較連貫。《水滸傳》是這樣描寫李逵遇虎的:「(1)那一陣風起處,(2)星月光輝之下,(3)大吼了一聲,(4)忽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來。」其次序是先「風」後「景」,然後聽到老虎的聲音,又立刻看到老虎的形體。這是按客觀情況順寫,真實可信。如果把句子的次序改為(1) (4) (3) (2) ,就違背了客觀順序,顯得不連貫了。又如:「這個女人三、四十歲,(1)頭戴了一頂時款的大帽,(2)身穿及膝碎花短裙,(3)提著手袋,(4)腳蹬一雙高跟鞋,施施然地從大門口進來。」這是按視覺的順序描寫一個人,由頭開始,又由靜態到動態。若把其中的順序改為(1) (3) (4) (2) 或 (2) (1) (4) (3) ,那就叫東一鎯頭西一棒子,顛倒無序,很不連貫了。

5. 詞語的合併式和共管式

詞語合併式就是「AB+CB」或「AB+AC」合併為(A+C)B或A(B+C)。這種格式大部分只適宜於看,由於比較簡練,書面語裡廣泛流行。例如「喂放牲口」,在口語裡一般說成「喂牲口,放牲口」。至於「中小學」等詞語,因為經常出現,口語裡也可以這樣說。

書面語裡常常幾個動詞共管一個賓語,或幾個助動詞共管一個動詞,如:「你過去是、現在是、將來還是我的老師」;「她不能,不肯,也不願看別人的苦處」。口語裡甚少這樣用的。

書面語靠副詞「各」、「分別」的幫助,把相同成分的幾個小句合併為大句,避免了相同成分的重複,如:理科教科書中經常把「A的拉力為F1」和「B的拉力為F2」兩句,合拼為「A和B的拉力分別為F1和F2」。

書面語的特色 (一)


1. 特有的句式

 拿句法說,現代書面語大約有80%句式與口語相同,還有20%是書面語裡特有的。其中,有部分是從文言來的,如表示被動意義的「為……所……」;表示因果關係的「其所以如何如何」;再如,書面語動詞「進行」、「予以」,其句式結構也是源於文言「另行議處」、「不予追究」等。

外國的句式對書面語有廣泛的影響,如人稱代詞前可以加修飾語;要求句子在形式上都有主語,如果沒有,就覺得結構不完整,邏輯不周密等。

 此外,口語排斥「的」「的」連用和帶長修飾語的句式,但書面語句子往往不止出現一個「的」字,其修飾語也較長。若要是把書面語改為口語,就得改變一下句式。
例如:
(1)把修飾語挪到後面作謂語:
他買了一本缺一頁的書(書面語)──他買了一本書,缺一頁(口語)/前面來了一個高個子、大眼睛、穿著一身灰布衣服的人──前面來了一個人,高個子,大眼睛。

(2)把「有……的+賓語」變為沒有「的」的連動句:
我有完成任務的決心──我有決心完成任務。

(3)用複指方法把「的」分散:
以上這些新興的書面語格式的勢力正在擴展──以上這些新興的書面語格式,它的勢力正在擴展。

(4)把可要可不要的「的」字刪去:
地平線上的初升的太陽──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/他成為建築工程界的有名的專家──他成為建築工程界的有名專家。


2. 句子比較複雜


書面語有的句子長而複雜,
例如:
有三十多位學者在大會和分組會上作了正式發言,就老舍的思想發展及其在文學上的地位,如何評價老舍早期小說《貓城記》,老舍的劇作和戲劇藝術觀,老舍作品的語言特色、藝術風格和民族性等方面展開了討論。

這個長句雖然只有一層修飾語「就……方面」,但是在「就……方面」當中插進了四個並列小句(超過六十字)組成的修飾語,共同修飾「展開了討論」,使句子拉長,結構複雜化。而口語裡根本不用這種「大肚子式」的結構。這個長句變為口語句子的辦法是,或刪去句套「就……方面」,改為幾個動詞短語並列的句式,即改作「……作了正式發言,討論……討論……討論」;或保留「就……方面」的句套,中間幾個小句都用「就……方面」套住,說作「……就老舍……方面,就……方面,就……方面展開了討論」。這樣一來句子唸起來上口,也能聽得清楚明白了。



別忘了,有不明白的地方記得在這裡留言發問!
也可以在課堂上發問!

口語的分類


普通話口語


普通話一般指普通話口語,而管普通話書面語叫當代白話文。普通話是在方言之中,又在方言之上。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在北京建都,北京話在明代已經取得標準音地位,並在書面語裡不斷佔據優勢。曹雪芹寫的《紅樓夢》,把北京話引進了書面語言;五四以後,北京話更常常出現在各種文藝作品中,又通過老舍等人的作品介紹到全國和海外。所以,北京話成為各方言區的人都熟悉的方言。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情況下,北京話特有的方言成分出現在書面語裡的機會很多,如「挺高興」、「咱們一塊兒走」、「包您滿意」等,大家都能懂會用。可見,普通話在北京方言的基礎上形成,但她又排除了北京方言裡的土音、土詞和土語。具體地說,普通話口語就是在北京土生土長、受過中等教育以上的北京人的口語。


廣州話口語


漢語至少有7個大方言區,各地方言口語各具特色。這裡重點介紹屬於粵方語的廣州話口語。粵方言是從古代漢語分化出來的重要漢語方言,與普通話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上。粵方言有明顯不同於普通話的聲韻調系統。如廣州話口語裡常把「饒大姐」說成「姚大姐」等。

廣州話與普通話的基本詞彙相同(讀音不同),但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詞語和詞義至少有七、八千個。廣州話所使用的詞語中,估計有三分之一是方言詞語,如「借歪」(借一借)、「似樣」(樣貌相似)、「色水」(顏色)等。

廣州話的語法構造與普通話基本一致,但詞序略有不同。普通話裡副詞放在動詞之前,廣州話則相反。如廣州話的「行前少少」,普通話譯為「往前走一點兒」。
 此外,廣州話口語裡音譯詞亦頗多,如「媽咪」、「巴士」、「多士」、「士多」等。


口語的特色 (三)


4. 斟酌字句時的重複


由於說話時須即時選擇詞語,尋找用例,有些人會不斷地重複上一句話,希望從念叨上一句中引出新的詞語來。一個中學生在課堂上說:「要有一天,我的嘴巴一動,一大套話,一大套話呀,就像流水似地流了出來,那該有多好哇!」
也有些人用設問式的重複:「我認為這篇文章是比較重要的,重要在哪裏呢?不只是看到這種現象值得探討,而且……」
更有些人把上述兩種方法揉在一起,例如,有一個老先生在會上說:「我們前進了一步,但是,可能有一些,遇到一些,怎麼說呢?迷途啦。」老先生在說完「可能有一些」後,用近義句「遇到一些」和設問句「怎麼說呢」填空,接著才說出斟酌好了的字眼「迷途」。



5. 同義重複


口語中同義重複有加深印象和理解的作用。它出現的形式有:

1.注釋型
例如:「他的腦子已搞死了,搞僵化了。」──「死」的含義很廣,說話人再用「僵化」來注釋它。

2.感嘆型
例如:「今天,在美國發生了一件舉世震驚的事,九月十一日,這一天,是我們沒法忘記的日子。」「今天」和「九月十一日,這一天」是同義重複,強調這天在美國所發生的事情,令人震驚。
此外,口語中還有「你怎麼回去你」、「這是為什麼這是」等同形重複的句式。


6. 追加現象


說話時,把先浮現於腦子裏急於要說的部分先說出來之後,常常發現剛說過的話不是說漏了一些,就是說得不夠得體,不夠準確,甚至與事實有出入,但說出來的話又收不回來了,所以只能在後面作一些補充、注釋和更正。這種說完了又想起的補充語叫「追加語」。
例如:
「哥哥剛回來,從四川」;
「今年,美國爆發九一一恐佈事件,不,去年」;
一個孩子拿著臉盆匆匆忙忙地跑過,旁邊的大人問他:「幹嘛去呀?拿著個臉盆。」
帶黑線的短句為追加語,用來彌補前一句說話的不足處。

也有兩次追加的情況,例如:
志明與媽媽乘坐的公共汽車突然拋錨,志明緊張地問:「怎麼啦?車,媽。」
第一次追加「車」,第二次追加「媽」。
書面的句式應是:「媽,車怎麼啦?」

有人把口語中的追加形式看作倒裝句。由於寫文章從容不迫,不易出現這類追加情況。


7. 形象語詞多


口語裡使用的詞語不少具有鮮明的形象色彩。
形象語詞大多通過打比方構成。如冰棍兒、燈泡、瓜子臉、長頸鹿、麵包車(即小巴)等;也有摹狀擬聲的,如:香噴噴、暖烘烘、白茫茫、甜絲絲、水淋淋、響噹噹等。
形象語詞還通過比喻產生一種新義,大部分為三字習用語,如北京話的「咬耳朵」,是指靠近耳邊低聲說話,決非互相咬對方的耳朵。類似的有:「拍馬屁」、「吹牛皮」、「炒冷飯」、「踢皮球」、「打小算盤」、「吃大鍋飯」、「打退堂鼓」和過去與政治運動有關的「打棍子」、「扣帽子」、「抓辮子」、「穿小鞋」、「背黑鍋」等。
各地的方言語詞都相當生動、傳神,例如:廣州話裡「掟煲」(即分手)、「箍煲」(復合)、「黐線」(精神病)、「黐根」(說話打結、不清不楚)、「打蛇餅」(人擠得水泄不通)、「排長龍」(排隊隊伍很長)、「煲電話粥」(與人通電話的時間久)等。


口語的特色 (二)


1. 句子比較短小

口語中極少出現一層接一層的修飾語。
書面語:「我下個月有去泰國的可能」
口語:「我下個月有可能去泰國」
  
口語裏零句相當多。零句是沒有主語、謂語的形式,其句子比較短小。
例子:
在火車站的售票站前,常可聽到乘客向售票員說:「九龍塘。」「兩張羅湖。」這是「我買一張到九龍塘站下車的車票」和「我買兩張到羅湖的車票」的意思。又如小孩子胡亂橫過馬路,大人連忙提醒說:「汽車!」「汽車」也是零句,意思是「你要當心來往的汽車!」



2. 句子比較簡略


說話借助語境和身體語言,該省略的盡量省略。
例如:
「王先生有一個弟弟(1)在上海公幹,(2)前天致電回來,(3)說患了嚴重的感冒,(4)最後批准放假一天。」除了第一小句出現施事主語「王先生」外,其餘四個小句的主語都省略了,但施事者並不是「王先生」,(4)


在對話中連詞和介詞常常不露面
例如
「我今天肚子痛,在家休息」,無須說成「因為我今天肚子痛,所以在家休息」;
「遞信給我」或「信遞給我」,不用說「請把信遞給我」。


口語裏亦常常省略動詞「是」及「有」
例如:
「您( )哪一位啊?──我( )嘉儀呀!(省略「是」)」;
「桌上( )一盆杜鵑花(省略「有」)」。





3. 句子比較鬆散


書面語的一個停頓(逗號或句號)可以管二、三十個字,而口語中說話需換氣,一般說出十來個音節就要有一個停頓。由於組織語言的速度跟不上說話的速度,說話往往有雜質(如加插「這個這個」),斷斷續續。凡停頓的地方,語氣詞「啊、吧」等就會往裡面鑽,這使得口語句子的結構鬆鬆散散。
例如:
一個老頭兒說:「昨天,在南果洲,有個小伙子,釣了一條石頭魚,那什麼,稱一稱,三斤四兩。」若把說話寫成書面語,所有「這個這個」、「那什麼」和「嗯嗯呀呀」均要除掉,只剩「昨天在南果洲,有個小伙子釣了一條三斤四兩的石頭魚」罷了。




同學們,有不明白的地方嗎?以留言發問!





口語的特色 (一):概覽


我們先概括地認識一下口語的特色吧!
接下來的幾篇網誌,會為大家詳細地介紹各種特色。


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

何謂書面語和口語?




書面語是書面交際所使用的語言;口語是人們在現想現說的情況下,借助各種輔助手段進行交際所使用的語言,基本上是用非正式講話的風格說出來的話。現代書面語以北京話為基礎,包含了許多不同層次的語言成分;漢語口語則分普通話口語和方言口語兩種。


書面語跟口語不同,因為說話是隨想隨說的,甚至不假思索,脫口而出;寫文章則可以從容不迫,反復推敲。說話面對面進行,有豐富多變的聲音,有面部表情、手勢及動作,說出來的話即使重複囉嗦,不連貫,欠條理,支離破碎,仍可以讓對方聽懂;文章印在紙上,無法直接把豐富多變的聲音和神態各異的表情表達出來,只能藉想像和不同的標點符號加以說明。因此,口語的句子比較短,結構比較簡單,甚至不完整,有重複,有脫節,有插說;寫文章則不同,所用詞彙相當廣泛,句子常常比較複雜,前後比較連貫,層次比較清楚。口語一般生動活潑,通俗化;而書面語比較準確、周密、規範化。



參考:粵語詞匯與北方漢語詞匯對照



同學,你們好!


各位同學,你好!

這是馮老師的專題教學網站。

平日上學對著書本、工作紙,有點悶嗎?
馮老師特意為你們製作了這個網誌 (Blog),好讓各位同學於課餘時間輕鬆學習。
同學記緊申請一個Gmail帳戶
那這裡除了是吸收知識的地方外,還可以互相交流意見,一舉兩得!

希望你們喜歡!


本網站目標:
  1. 希望同學能認識書面語和口語的分別。
  2. 希望同學能在寫作時,不錯用口語書寫。
  3. 希望同學多閱讀有關資訊。